米乐m6在世界各地,遍布着菲律宾籍家政人员的足迹,因为多有文化、懂英语,她们被誉为“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”,虽然“菲佣”这个口语化的称呼不太正式,但它却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知名品牌。
【菲龙网专稿】在世界各地,遍布着菲律宾籍家政人员的足迹,因为多有文化、懂英语,她们被誉为“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”,虽然“菲佣”这个口语化的称呼不太正式,但它却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知名品牌。
但在菲律宾本土,越来越多菲律宾家庭都在问:“到底在哪里能找到一个靠谱的Yaya(家庭保姆)?”
菲律宾的家政难题早已不是个别现象。难找、难留、难教,成了不少家庭的共同困扰。
难找的根本原因,并非劳动力不足,而是双向不信任与制度缺失。对保姆来说,本地家政工作薪资低、合同不规范、缺乏社保保障;对雇主而言,频繁离职、借钱不还、服务质量不一,也加剧了不信任与用工焦虑。
一方担心被偷窃、借钱不还,另一方则感觉工作量大、不被尊重,信任与纠纷如影随形。结果是:市场上有需求,也有人力,却难以形成稳定匹配。
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保姆,结果常常是,“试工两天没来上班也没打招呼”,“说好住家,结果三天两头请假要回家”。
在本地请保姆,变成了一场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博弈——雇主希望找长期稳定且负担得起的帮手,保姆则更关注待遇米乐m6、人身自由与未来机会。
其实菲律宾并不缺受过训练的家政人员。全国有超过2000所高等院校设有家政课程,连国立大学也有家政学院。但这些人才多数并未留在本国服务,而是选择出国。
以香港为例,一名住家菲佣月薪为4990港币,约合35,950披索;而菲律宾本地家政工作薪资仅1万至1.5万披索,还常缺乏合约保障、社保制度与劳动尊重。
所以许多女性将家政工作视为过渡期,干几个月、攒些经验或等待签证机会,再转向海外更稳定的职位。“做国内,是等出国的空档。”一位宿务母亲坦言。
自1974年马科斯政府启动“劳工输出”以来,菲律宾政府系统性推动海外就业,设立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(POEA),并通过法律制度化“输出”流程。如今,每年数百万菲律宾海外劳工(OFW)为国家带来超过340亿美元汇款,占GDP的8.5%。这些输出劳动者被称为“现代英雄”,马尼拉机场设有“英雄通道”,以示国家对他们的倚重与荣耀米乐m6。
据统计,仅香港一地约有33.8万名菲律宾籍保姆,在中东、台湾、新加坡等地也有庞大“菲佣”社群。近年来,加拿大等国家更将家政纳入护理类移民体系,为“菲佣”提供定居与移民通道,进一步吸走了本应服务本地的劳动力。
每年上百万的菲律宾海外家政人员为国家带来数百亿美元汇款,但她们付出了与家人长期分离、情感断裂、社会角色模糊等巨大代价。
2019年,26岁的“菲佣”珍妮琳·维拉万德在科威特被雇主虐打致死,震惊全国。她每月将2万披索工资的一半寄回家供妹妹上学,梦想是盖一座像样的房子,却再也没能回来。雇主提出以5900万披索和解,被其家属拒绝:“我们不需要钱,我们需要正义。”
这不仅是一个悲剧个案,更是制度与现实交织下的缩影。她们远离家乡照顾别人的家庭,却难以为自己的家庭停留;为别人养孩子,却无法陪伴自己的孩子长大。
许多菲律宾家政人员将自己的孩子留给母亲或亲戚照顾,形成“隔代养育”现象米乐m6。一些人甚至在海外务工期间米乐m6,在家乡请另一位本地保姆来照顾家人。
菲律宾海外家政人员的现状,其实是其女性国内发展机会贫乏而做出的无奈选择,但她们自强不息,勤奋工作,为了家庭牺牲自我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。
在从事家政工作的菲律宾女性,年龄多在30-50岁左右,无论她们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,但她们并非只有家政工人这一个角色,她们同时还承担着女儿、母亲、妻子的角色,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,再加上外部五彩缤纷的世界米乐m6,她们也有欲望也有需求,但所有这些,是她们微薄的工资支撑不了的。
这就是导致国内家政市场家政工人不稳定的因素之一,也是她们选择远走海外的原因。
所以要解决“请保姆难”的问题,从雇主方面还是要多一些理解和信任,从保姆方面要树立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的形象,从政府层面需推动家政工登记制、签约制让雇佣关系有据可依、有争议可解。